close
回顧一下問題:

一、「高中生的」M型社會?

  社會共識中,常將未成年以「年紀」做區分,因為以出生時間做為介定標準,是較公平且不具爭議的界定,那些被視為「非成熟心智者」,或被認為僅是二分之一個、十分之八個的成人。他們不但有特定的法令規章,雖是一限制,亦是一保障。如:兒福法、少年福利法。在台灣滿十八歲者,才能獲得考取駕照的資格;滿二十歲者,才有公民權…等。

  用年紀來衡量一個人的心智,實是不智!看過太多年紀一把的人,仍幼稚的可笑、天真的可疑、夢幻的可愛,當然也不乏一些年紀小的人一付老氣橫秋、超齡演出,好似心裡住著一個很老很老的靈魂。

  古爸對高中生中的貧富畢業旅行團也頗有意見,覺得高中生不應讓他們提早面對這樣的不公平,學校可以果斷地直接決議就在國內舉辦即可,如此一來,就不會出現這則新聞與引發社會爭議。

  但我認為不然,由於畢旅不是硬性規定非得參加不可的活動,是依照每個人不同背景、需求及意願的自願性選擇參與與否。那麼連墾丁都無法去得了的人,是否才是這項活動最大的受害者呢?不是吧!

  以前,我聽過一個畢旅的感人故事,統計結果,感情十分好的班級幾乎全數參加,唯有一個班上家境清寒的男同學,無法支付五千多元的旅費,只得放棄這次活動機會,全班卻為了要補齊大伙的回憶,於是召開班會主動開始募集同學們一同想辦法,有錢的出錢、有力的出力,導師也百分百的投入響應,於是,湊齊了旅費,「全班」一同出發!

  而新聞上提到,由於畢旅目的地不同,學生開始分起了派系、團體,甚至造成了對立的情況,由此看出社會的縮影,校園也能M型化。但其實人就是這樣啊!不管幾歲、什麼性別、什麼國家、什麼文化歷史淵源…..,都會出現不同的立場、意見、喜惡的小團體啊!只是學校很天才地,把物價差之千里的二地擺在同一個天平上,任學生與家長做選擇,有錢者任一皆可選;有點沒錢者,還能去墾丁;無法支付者,連參加權都被剝奪哩!

  我想除了畢旅應注意事項外,學校還要做的教育得包括,指引學生去體會家長賺錢的辛勞,無論是去墾丁或去日本還是都不去者,應該都要以健康的心態去面對這個「額外的」校外活動。畢竟每個人的條件真的不同,就像有些人具有藝術天份,難道說,而那些不會畫畫、無法順心如意創作者,就得設下規定說:「不公平,每個人都要畫的一樣,你不要以為你比較有天份就了不起,就可以做出分數較高的作品啊!右手綁起來,用左手畫。」

  杜威一直強調,教育不是空談,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學問而己,而是「教育即生活,生活即教育」,以此為一個現實生活教育,咕咕覺得挺好的,至少,是一個實際且親身經歷的經驗,經由正向、正確的引導、教育,讓孩子漸漸地明白、瞭解:「如果我要享受更好的對待與生活品質,我以後一定要更努力,現在能做到的是念書,以後,就要更認真的賺錢、節省,將來就會有更好的日子可以過。」

  讓對立的情勢可以緩和些,也讓大家以一個較平和的氣氛去期待畢業旅行的到來。


二、畢業旅行的「教育意義」?

  學校的活動名目多半都很有趣,像是:教師的「自強活動」,實習時初次聽到不禁噗哧笑了出來,都什麼年代了?還要自強個什麼勁呢?(反攻大陸嗎?不不不,「共匪」攻打過來時,我會拿出我的白手絹或白內褲,高舉木棍或右手---投降!!!我投降~~不要殺我!!!!)事實,那些活動多半是以教育之名,行吃喝玩樂之實,而經費呢?就是政府編列的嘛!出自哪?當然是納稅人的荷包囉!不然自掏腰包的事,「公務員」還會嘰歪的喊窮哦!!!不要懷疑。

而畢旅在教育單位的現下名稱為「教育畢業旅行」,之前稱為「校外教學畢業旅行」;不管如何稱呼,與學校教學的關係密切,為求玩樂中學習、學習中玩樂,立意十分良好滴!那畢旅又具什麼教育意義呢?那就說來話長啦~請耐心待小女子細細道來。

(一)促進師生間情感。
(二)增進學生間情誼。
(三)訓練學生自我照顧能力。
(四)增加學生抗壓性與問題解決能力。
(五)讀萬卷書外,不忘行萬里路。
(六)認識各地風俗民情,增廣見聞。
(七)將學校曾學到過的課程內容,在畢旅的行程中,獲得證實,如小X噹科學園區、故宮博物院、海洋生態館….等等。

  但去日本玩,首先語言不通就是一個障礙,也許可以大開眼界的一探日本文化,但走馬看花式的旅遊,說中文都不太想聽了,何況是日文或英文呢?那些足以付擔經費,出得了國的大少爺、大小姐,恐怕不少是自以為是,無法可管的金湯匙人,那膽敢陪同的教職人員,更是一大考驗與磨難。「教育」的良好立意,也許很快就變調、走樣囉!


三、同行教職員工所需費用由學生或家長會支付的「不合理」?

  最讓我傻眼的是,記者居然提出陪同的教職人員所需的出國費用約二萬出頭,要由學校想辦法支出,也許是從學生收費中另計來收取,也可能是由家長會尋求贊助,而記者卻大呼不可思議:「老師自己出國的費用,居然不自付,還要圖利他人來提供出國的經費,實在太誇張了!」

  我看了只覺得好笑,老師出國或出遊,真的能玩到什麼?整個人從出發那刻起就開始提心吊膽,出了任一大小事,都得由他們來概括承受,那種心理壓力記者先生小姐可否考量到呢?更何況,四天三夜或三天二夜中,就代表這些教職人員必須暫拋下家庭,在他鄉牽腸掛肚著他的父母、先生太太、兒子女兒、寵物….等是否也安好,還得全心的為三四十個孩子的安全與平安掛出保證,甚至要當最後一個睡覺,且隨時被吵醒的備戰狀態,隔天幾乎也要當最早起床的人,無時無刻,就像一只被拉得緊繃的弓弦。若還要他們自付費用出遊,若是我,我會大罵:「他XX的熊,請另請高明。」

PS.看這樣的生意—免費出國的「好康」,記者先生小姐你要不要做做看?!請去和老杜申請去。

以上,是我個人的對此新聞的啐啐念,若有過於激動的言詞,請自己眼睛上馬賽克吧!我已經盡量用「X」來擋住囉!干溫!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馬行空古咕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